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知识

生猪种源可控!我国种猪自给率已达90%以上

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

俗话说,生猪上“猪粮安天下”。种源猪自近年来,可控在我国的国种给率肉类消费结构中,猪肉在畜禽肉类的已达比例一直维持在50%以上。日前,生猪上有微博网友热议:我国种猪自给率是种源猪自多少?生猪种源是否可控?相关专家25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我国目前的可控种猪自给率在90%以上,生猪种源基本可控。国种给率

我国一直有养猪的已达传统,猪肉是生猪上我国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源之一,生猪种源能不能自主可控,种源猪自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。可控

“我国现在每年大约需要4000万头母猪,国种给率在我国生猪‘金字塔’繁育体系中,已达这4000万头母猪是由祖代(GP)纯种猪生产的,GP种猪由曾祖代(GGP核心群)生产,最顶端的GGP种猪,约需要15万头,近5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GGP种猪10000头,仅占我国种猪更新需要量的10%。”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娣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,可以说我国90%的曾祖代和祖代种猪更新都是靠自主选育,种猪基本可以做到自给。

为了确保生猪种源自主可控,我国吹响了种猪育种的“集结号”。

1993年根据原农业部文件精神,我国成立了大白猪、长白猪、杜洛克猪育种协作组,从此拉开外种猪联合育种的序幕。

“此后,1998年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成立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小组。2000年全国畜牧兽医总站颁布了‘关于印发《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(试行)》的通知’,对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测定性状、测定数量及统一遗传评估方法等进行了规范,为今后区域及全国计算机联网和信息共享,建立种猪的遗传联系,实现全国种猪联合育种奠定基础。”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告诉记者。

2009年原农业部启动《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(2009—2020)》,加快生猪遗传改良进程,开展种猪自主选育与新品种培育,增强种猪自给能力,提高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。2010年8月30日,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现场评审正式启动。

“如今,我国共有94家瘦肉型猪国家核心育种场、10家地方猪(培育品种)国家核心场、8家国家核心种公猪站,有力提高了我国种猪育种效率。”王立贤指出。

2021年开始,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《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(2021—2035年)》,继续推进种猪育种。

“目前我国种猪的主要生产性能与国外存在10%-30%的差距。与此同时,所有的国家都在对瘦肉型猪的产肉性能进行改良,国际种猪育种竞争的本质就是产肉效率改良速度竞赛,要想追上国外顶级水平,我国的改良速度必须要比国外更快。当前我国头部种猪企业的育种体系仍然不够完善,基因组育种新技术应用面还不够大,加之疫病环境复杂,这无疑对我国的育种效率产生不利影响。”王立贤指出。

刘娣建议,真正实现生猪种源完全自主可控,首先还是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,踏实做好性能测定、种猪选育,这是育种的基础。其次,在智能测定技术和设备、高效精准育种的设计、全产业链大数据智能采集、全基因组选择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、重大疫病的清除技术、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、研究和利用等方面,也都需要进行集中攻关。

分享到: